印尼德龙三期镍冶炼厂(PT Gunbuster Nickel Industry,简称PT GNI,中文名为“巨盾镍业”,也被称作印尼德龙三期,坐落于中苏拉威西省北莫罗瓦力县的 SEI 工业园区),近期大幅削减产量,陷入停产危机,而这距离它在中国的母公司破产才过去几个月,此前,德龙母公司在中国被迫重组。
一、 停产危机:从产能腰斩到全面停滞
据知情人士透露,Gunbuster 隶属于破产的不锈钢巨头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,年产能达180万吨镍生铁,曾被视为印尼少数能与青山控股抗衡的镍冶炼企业,目前正拖欠当地能源供应商款项,并难以采购镍矿石;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,冶炼厂可能很快就会停产。
2022年以来,全球镍价下跌近50%,印尼镍产量激增进一步加剧市场供过于求,导致全球多家矿山和冶炼厂被迫关闭。尽管印尼凭借低成本优势吸引大量投资,但价格低迷仍使企业难以盈利。加上印尼政府近一年未发放新采矿配额,导致镍矿石供应紧张,冶炼厂被迫削减生产。
二、母公司危机:戴国芳的“二次渡劫”
Gunbuster 的困境因母公司德龙的破产而雪上加霜。德龙创始人戴国芳是中国钢铁业的传奇人物,曾因“铁本事件”入狱,2010年东山再起创立德龙镍业,并通过印尼投资构建“镍矿-不锈钢”全产业链。然而,受中国经济放缓和青山控股集团的激烈竞争影响,德龙在印尼的合资项目因镍价下跌陷入巨亏,仅2023年印尼德龙镍业便亏损约20亿元,德龙的业务不断下滑,最终在去年被中国法院裁定进行重组。
印尼镍产业的困境与反思
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,但德龙三期的危机揭示了该国资源型经济的脆弱性,尽管佐科政府通过出口禁令吸引外资建厂,但采矿配额限制、劳资纠纷(如2023年GNI工厂暴力事件)等问题频发,削弱了投资信心。印尼镍产业以初级加工为主,利润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显著,德龙等企业未能及时向精炼镍、电池材料等高价值领域转型,加剧了经营风险。
综上,印尼德龙三期的停产危机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,既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周期的残酷性,也为中印尼产能合作提供了深刻教训。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,将成为两国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。